在疫情严重的广东省,除广州市外,佛山、中山、江门等地也开始出现暴发疫情。
立普妥之后目前最畅销的药物是艾伯维的修美乐,2013年全球销售额已经达到106.59亿美元,成为首个年度销售额过百亿美元的生物药。与之相对的是,益赛普定价合理,加之国家政策的支持,产品占据了该类药物的大部分份额。
此外,该产品也有多个仿制药获批,其中成都康弘的博思清在中国上市比安律凡早2年,从用量来看博思清的使用量已经达到安律凡的3倍。安律凡是日本大冢研制的第三代抗精神病用药,全球市场主要由大冢和BMS联合销售,中国市场原研药安律凡于2006年进入中国,目前样本医院年销售额约3000万元,低于其在全球市场的表现。金砖国家是目前最具活力的药品市场,其中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5%。根据22大城市样本医院销售数据库,2013年样本医院类克、修美乐和恩利年销售额分别为1.12亿、0.25亿和0.28亿元。安维汀于2010年进入中国,其跨时代的抗肿瘤作用机理为多种实体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机会,该药在全球范围内获批了多种实体肿瘤适应症,尽管从目前来看,安维汀对其中一部分肿瘤核心治疗指标(即生存期)提升有限,但这无碍产品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上市第四年该品年销售额已经突破2.65亿元。
一直以来,专利原研药就是跨国制药巨头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核心产品的市场表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跨国制药巨头的整体业绩。而位居其后的3个品种也无一例外都是生物药,分别是强生/默沙东的类克、罗氏的美罗华和辉瑞/安进的恩利。因为现实非常重要的一条实践经验是青年教师往往是通过加入资深教师的团队来获得科研经费和晋升机会。
第三步则是并轨运行,形成世界一流人才的师资体系。青年教师的发展以6年为期,其晋升需要通过专门组成的长聘教职聘任委员会,根据国际同行评议的结果对其未来的发展潜力进行严肃认真的评估而最终确定。文章的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文章列举了2005年到2012年中国全职研究人员数量、高等院校发表学术论文数量、授权专利数量的大幅增长情况。
他的三步走一是引育并举,引进高水平师资,开展世界级的前沿研究,为广大教师树立学术标杆。同时张杰强调,那些虽然无法达到新标准但曾经为学校做过较大贡献的教师将会得到公平对待和受到尊敬,并可以继续为学校服务。
张杰表示,通过改革,过去4年来,现有教师的平均收入增加了60%,未来4年还会进一步增长。9月17日,《自然》编辑又给张杰发来邮件,希望将张杰的约稿文章作为《自然》十月期未来大学专辑的核心文章(centerpiece)岗位聘任的分类发展,通过分类考核和分类晋升两个指挥棒,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这就要求从制度上保障激励的持久性,保障大学能够源源不断地激发大学师生的创新潜能。
如果中国要成功提升其大学的水平,像张杰校长一样的领导们需要挑战现状,为大学未来发展铺路、规划。文章提到,如果仅仅依靠引进少数几位明星教授尚不足以有效提升大学的创新能力和整体发展。在《自然》刊发的文章中张杰指出,经过35年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逐步放缓。第二步则是分类发展改革,让合适的人才选到合适的发展道路。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需要通过以制度激励为核心的师资队伍系列改革,实施‘三步走战略,使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逐步‘并轨发展,使师生员工的创新活力得到系统、全面、持续地激发,学校的创新氛围日益浓郁,研究能力大幅提升。从2008年起,上海交大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设立了专门支持青年教师发展的基金(包括用1.5亿元企业捐赠设立的SMC专项基金和学校匹配的科研启动经费),并鼓励资深教授对这些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发展方面提供经常性的指导和帮助。
对此,张杰分析:根源在于目前的评价和激励方法严重阻碍了中国大学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内,现有教师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在多重职业发展路径下寻求发展。
Mary Sue Coleman对张杰提出的中国大学关键改革的三步走战略高度认同,她认为张杰提出的改革战略很有系统性,对外,在国际市场招聘优秀年轻教师。密西根大学前校长Mary Sue Coleman评价,张杰这篇文章有深度、有说服力,从战略角度出发,阐述如何提升中国大学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整体表现和地位。因此,中国大学亟需根本性的、系统的、制度性的改革,张杰在文章中强调。他的三步走一是引育并举,引进高水平师资,开展世界级的前沿研究,为广大教师树立学术标杆。在《自然》文章最后,张杰强调,大学创新能力的提升,从本质上讲,是不断激发并保持大学师生的创新活力过程。因为现实非常重要的一条实践经验是青年教师往往是通过加入资深教师的团队来获得科研经费和晋升机会。
同时张杰强调,那些虽然无法达到新标准但曾经为学校做过较大贡献的教师将会得到公平对待和受到尊敬,并可以继续为学校服务。9月17日,《自然》编辑又给张杰发来邮件,希望将张杰的约稿文章作为《自然》十月期未来大学专辑的核心文章(centerpiece)。
上海交大校长张杰(右)中国学者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早已不是新闻,不过,10月14日,《自然》杂志专门为一篇两页的文章举行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文章的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张杰的署名文章引起了世界一流大学校长和教育家的关注。
上海交大校长《自然》发文 解读中国大学三步走改革 2014-10-16 10:24 · angus 中国学者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早已不是新闻,不过,10月14日,《自然》杂志专门为一篇两页的文章举行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文章的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
大学作为特殊的学术组织,是一个高智商、多元化、长时序的复杂系统,对大学师生创新活力的激励,应该是系统、全面和持续的。邮件中说,近年来,他对上海交大为代表的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非常关注,希望通过张杰校长的经验和视角,介绍中国高等教育和科研体系的背景,阐述中国当下科研体系的独特机遇、挑战和适用的战略方向和措施。这篇文章在10月16日的《自然》杂志上刊登,主要阐述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研究能力与科技产出取得的长足进步以及存在的问题,概述了他在上海交通大学如何通过系统、制度性的改革,创造出创新文化氛围以及提升创新研究能力。文章的题目是《中国大学三步走改革——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自然》执行主编暨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地区总监Nick Campbell博士亲自主持了这个新闻发布会。
文章列举了2005年到2012年中国全职研究人员数量、高等院校发表学术论文数量、授权专利数量的大幅增长情况。张杰介绍,在过去的6年里,已有1251名青年教师获得了研究、住房和生活的额外资助,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激情。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转型为创新驱动。而且,由于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在薪酬和待遇方面存在的差距,还有可能挫伤本土教师的积极性。
并轨试点首先在物理与天文系、数学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生命医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凯原法学院和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等院系推行。最先克服诸多挑战的大学定会成为未来中国的‘斯坦福大学。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张杰提出: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基于以上试点院系的实践经验,张杰描绘出一张并轨路线图:上海交大将于2015年在全校启动向长聘教职体系的并轨,全校的并轨工作计划于2018年完成。但同时指出,中国科研成果的质量还相对较低,技术转移能力也比较薄弱。青年教师的发展以6年为期,其晋升需要通过专门组成的长聘教职聘任委员会,根据国际同行评议的结果对其未来的发展潜力进行严肃认真的评估而最终确定。
最终将实现所有职业发展路径并行为统一的、有活力的长效机制。张杰表示,通过改革,过去4年来,现有教师的平均收入增加了60%,未来4年还会进一步增长。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研究能力与科研产出得到了长足进步。针对本土教师,上海交大设立了三类岗位的分类发展道路: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
本土青年教师因为风险过大而放弃新的终身教职制度作为其职业发展路径。为此,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增加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经费投入。